朱光潛
朱光潛(1897年9月19日—1986年3月6日),字孟實,安徽省桐城(今安徽樅陽縣麒麟鎮岱鰲村朱家老屋)人,現當代著名美學家、文藝理論家、教育家、翻譯家。 民國十一年(1922年)畢業于香港大學文學院。民國十四年(1925年)留學英國愛丁堡大學,致力于文學、心理學與哲學的學習與研究,后在法國斯特拉斯堡大學獲哲學博士學位。民國二十二年(1933年)回國后,歷任北京大學、四川大學、武漢大學教授。1946年后一直在北京大學任教,講授美學與西方文學。1986年3月6日,朱光潛逝世。 朱光潛是北京大學一級教授、中國社科院學部委員,被選為全國政協二、三、四、五屆委員、六屆政協常務委員,民盟三、四屆中央委員,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委員會委員,中國外國文學學會常務理事。 朱光潛主要編著有《文藝心理學》《悲劇心理學》《談美》《詩論》《談文學》《克羅齊哲學述評》《西方美學史》《美學批判論文集》《談美書簡》《美學拾穗集》等,并翻譯了《歌德談話錄》、柏拉圖的《文藝對話集》、萊辛的《拉奧孔》、黑格爾的《美學》、克羅齊的《美學》、維柯的《新科學》等。為方便研究馬列主義原著,他在花甲之年開始自學俄語,更在八十高齡之際寫出《談美書簡》和《美學拾穗集》,翻譯近代第一部社會科學著作——維科的《新科學》。 代表作品:《朱光潛選集》、《悲劇心理學》、《無言之美》、《談美》、《給青年的十二封信》。 ...展開全部